close



大家來讀台灣古典詩


觀岸裏社番踏歌-黃清泰


耳不垂肩不威儀,直竹橫木與撐支。齒不缺角不丰姿,輕錘細鑿為琢治。


番人奇嗜諸類此,黔者為妍皙者媸。榛榛而游狉狉處,半耕半獵貪娛嬉。


冬月獸肥新釀熟,合社飲酒社鬼祠。酒半角技呈百戲,琴用口彈簫鼻吹。


雄者作健試身手,雌者流媚誇腰肢。距躍曲踊皆三百,雞冠斷落鴉鬢欹。


舞罷連臂更踏歌,歌聲詭異雜歡悲。乍聞春林弄鶯燕,忽然秋塚嗚狐狸。


酒缸不空歌不歇,落月已挂西南枝。我撫此景轉歎息,此輩蠢愚忠義知。


昔曾隨我砍賊陣,慣打死仗心不移。朝廷設屯有至計,莫聽奸民魚肉之。


 


〈觀岸裏社番踏歌〉為七言古詩,寫作時間大約於嘉慶年間。收入《全臺詩》第參冊。作者黃清泰(?-1822)字淡川,一字承伯。先祖來自廣東鎮平。軍職三十餘年,手不釋卷,文武兼備。乾隆51年(1786)林爽文事件,領鄉勇守城有功,賞六品銜,擢升至彰化都司。道光2年(1822)林烏興進擾淡水,苦戰海盜七日,不幸身負炮傷,雖然提拔為長福營參將,不久過世,還沒來得及赴任。


〈觀岸裏社番踏歌〉約於嘉慶年間寫成。「岸裏社」乃平埔番「則海族」(Pazeh當中,勢力最強的部落。原分佈在豐原、神岡、后里一帶。漸及石岡、新社、東勢。後來南到台中市西屯、北屯、大雅、潭子;北到苗栗縣三義、銅鑼、卓蘭。是一支忠於清廷的部落,雍正10年(1732)曾出力平復大甲西社的抗清事件,故而朝廷設置「屯番制度」,按防守兵丁多寡,授以田畝,兵農合一,防衛地方安寧,在平定亂事、防撫生番都曾發揮一定功效。


■賞析


耳不垂肩不威儀,直竹橫木與撐支。」大耳是平埔人心目中美男子的象徵,大耳若不能垂肩,就沒有威儀,是平埔人的習俗,大耳也是岸裏社婦女心儀的標準。所以男子們自小就要以竹圈、木環支撐,不僅在耳垂上穿孔,還要穿在耳輪上,懸掛著竹管,為了擴大耳孔,就要不斷加大竹節,來使耳朵加長,直到加大如盤,垂至肩膀。


首任漢人巡台御史黃叔璥在《臺灣使槎錄》中有這樣的記載:「番幾大耳是奇觀,少小都將兩耳鑽。截竹塞輪輪漸大,如錢如碗複如盤。


齒不缺角不丰姿,輕錘細鑿為琢治。」〔清〕郁永和《裨海紀遊》中就有:「鑿上齶門牙旁二齒授女,女亦槃二齒付男,期某日就婦室婚」的記載。平埔原住民,少年男女求婚之時,有鑿去上門牙二枚作為定情的習俗。因此詩中說牙齒若不缺角,就沒有英偉的容姿。故而輕錘細鑿,精琢細磨,以作定情之物。日治時,伊能嘉矩也證實巴則海族,男女成年適婚時,拔去上門牙二枚的習俗。


「番人奇嗜諸類此,黔者為妍皙者媸。」原住民奇特之審美觀諸如此類:黑色是美的標準,白色為醜的象徵,黔ㄑ|ㄢˊ,是黑色。媸ㄔ,醜陋。


榛榛而游狉狉處,半耕半獵貪娛嬉。」榛榛ㄓㄣ:草木叢生雜亂。狉狉ㄆㄧ,群獸奔馳。引用自〔唐〕柳宗元的〈封建論〉:「草木榛榛,鹿豕狉狉。」生活在雜亂的草嶺森林中,群獸奔馳的原野上,過著半耕半獵,還能偷得片刻歡娛、半晌嬉戲的時光。


冬月獸肥新釀熟,合社飲酒社鬼祠。」冬天野獸肥了,新釀的酒醇了,整個村社公廨飲酒祭祀土地神。社鬼祠:土地廟。這兩句為底下的歡歌踏舞作了伏筆。


「酒半角技呈百戲,琴用口彈簫鼻吹。」酒宴之中,摔角競賽、百般技藝不斷上演,口琴(弓琴)鼻簫共同演出。很傳神的呈現出晚會的節目。


 



 


延伸閱讀:黃清泰〈觀岸裡社番踏歌〉


 



 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村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