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大家來讀台灣古典詩



洪繻〈澎湖失守紀事〉


〈澎湖失守紀事〉是一首吟詠史事的七言古詩,收入洪繻《寄鶴齋選集》。作者洪繻(1866-1929)本名攀桂。乙未之役後,潛歸鹿港,改名繻,字棄生。詳見拙作〈大墩即事- 洪繻〉。


 


事由:


1894,事因朝鮮宗主權而爆發「中日甲午戰爭」,日本為了讓清廷議和時能作條件上的讓步,於乙未(1895)陽曆3月進攻澎湖,馬公守軍砲傷兩艘日本船,臺灣巡撫唐景崧未加詳查,立即發電報告捷。其實日軍的主力於323清晨,未遭任何抵抗的情況下,從澎湖文良港(今龍門港)登岸,不到兩天的時間,日軍就佔領首府馬公市。


 


題解


「殺氣陰風北斗高,轟轟雷霆殷海濤,澎湖砲聲震及臺灣。仰首但見天周遭,鬨ㄏㄨㄥˋ耳群驚海煎熬。千里逝水聞滔滔,出地霹靂讙ㄏㄨㄢ蛟鼇。」


這一段寫日軍夜襲的攻防與境況。在北斗星高掛的夜裡,殺氣騰騰,陰風慘慘。轟轟如雷霆般的砲擊聲,將海浪照成一片暗紅色。澎湖的戰事,亦將波及臺灣。舉頭看暗空四際,震耳欲聾的砲火,不僅百姓擔驚受怕,連海水都為之沸騰。原本平靜得只聞海水滔滔千里而去的澎湖,竟然出現海怪,一如蛟龍海龜的邪惡力量──日本軍隊。


「電音驛至報勝仗,明朝潰卒隨波逃。澎湖失守之越日,撫軍電信有「我軍極勇,而倭人已遁」語;又越日,而澎敗卒至。依稀敗耗人未信,潰卒登岸如蝟毛。」


當電報傳達巡撫衙門「告捷」,第二天早上,卻見到了潰散的軍隊駕船來奔。澎湖失守的第二日,臺灣巡撫唐景崧上電傳達「我軍英勇,日本人已經遁逃」的豪語,又一天卻改口說「澎湖兵敗,殘兵已經到來」的無奈。因為通信與傳達的顢頇,對於澎湖兵敗的噩耗,依然不清不楚,沒有人相信,直到數量眾多的殘兵敗卒搭船退守,台灣人始知惡耗


洪繻以寫實之筆,痛陳唐景崧的失疏,清朝官員真是昏庸愚昧,無能至極。


「市中咆喊虎怒號,戰陣驅來羊一牢。嗚呼,四萬義軍同日死,陳濤之罪千秋指。今日戰士望風奔,保全首領走而已。」


日本軍攻入馬公城時如老虎般咆哮兇惡,戰陣中的人民就如同待宰的祭獻羊牲。嗚呼!唐代安史之亂,宰相房琯在陳陶與安史軍激戰,由於主帥無能,幾乎全軍覆沒。杜甫〈悲陳陶〉詩云:「野曠天清無戰聲,四萬義軍同日死」。澎湖守軍比之還更無能。今日的軍隊望風披靡,不堪一擊,只是保全主官逃走而已。


澎湖廳最高主管──台南府通判陳步梯,沒有積極抵抗來犯日軍,未戰而逃往大陸。


「爭詫西洋砲火神,中國砲火日日新。軍不訓練棄與敵,城壘有砲奈無人。」


令人驚訝不解的是西洋的神器砲火,中國日新又新的建軍下也有。卻因訓練不足,都送給敵人。就像澎湖的駐軍有步兵12營,砲兵2營,海軍1營, 又能奈何?


「歲未月卯日庚午,蓬萊海岱生煙塵。春風吹浪作號泣,鯨鯢小醜抉龍鱗。漢廷元老籌妙策,議和遣使出天津。」


光緒21年(1895) 農曆47(歲未月卯日庚午)。臺灣(蓬萊)與山東省渤海至泰山(海岱)地區戰爭爆發。春天的海浪湧來都在哭泣。這些鯨鯢(比喻凶暴不義)般的醜陋日本人挑起清日甲午戰爭(抉龍鱗)。朝廷的主和派大臣李鴻章計畫妙策後(指割台),奉旨議和從天津出使日本。


 


影響:


澎湖一役的失敗致使清廷終於1895417,由李鴻章簽下了割讓臺灣的馬關條約。結束清領臺灣212年(1683年施琅攻台至1895年甲午戰爭)的統治權。525臺灣巡撫唐景崧在士紳丘逢甲等擁立下任臺灣民主國總統,日軍登陸後,棄職攜眷內渡(民主國成立不到十天),臺灣人民抗日直至1126六堆客家軍決戰失利後,乙未戰爭才告落幕。


日本從1895年到1945年,佔領台灣長達50年。


筆者以粉彩描繪馬公順承門一幅,是歷史懷想,也是情存今古。







馬公順承門  王志雄粉彩畫  8K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村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