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〈寧拙勿巧〉


老子說:「大直若屈(詘),大巧若拙,大辯若訥。」這是後人「寧拙勿巧」的濫觴,「寧拙勿巧」以歌頌無為而治,順應自然底那份寧真;正所謂無不為,無不治了!故而自然就是「道」,是極端自由的。


美的真諦應該是無所拘束的尋味人間吧!然而多數人受制於從小建立起來的理論,進退維谷,約束的日子久了,閉塞的空間雖然熱鬧,卻是多了侷促,有些紊亂,有點無奈,少了心理層次的餘裕。顏色已經飽和,可是畫面卻不夠明淨,心太過慌張,急了不是!黃賓虹說:「《易》曰:『道成於上,藝成於下。』道成藝成,獨今所謂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也。」


空間與層次需要更大的耐心與功夫去磨練,沈湎不足而過於放恣;無他,求其「放心」而已。宋無名女尼有首悟道詩非常有名:「盡日尋春不見春,芒鞋踏遍隴頭雲。歸來笑拈梅花嗅,春在枝頭已十分。」盡日「尋春」不見春,到頭來,春就在自己身邊的枝頭上。那麼「道」何需外求,「藝」不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、生活裡、心頭上嗎?


這種意境可見辛棄疾詞中:「眾裡尋他千百度,驀然回首,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!」這是很多繪畫創作者的經驗,塗塗抹抹的又回到了原點,為了尋求甚麼?一種會心的自然,如清風明月,不做作。不做作正是好作品的特質。


意思雖然淺顯,道理也不深,終究還是看不開、捨不下。我不擅於玩弄新奇,稍作些「現代感」的變化,就會感到不安,拘謹是意識的落後,還是沈鬱的頑固?鄭板橋的《折枝蘭》題畫詩說得好:「多畫春風不值錢,一枝青玉半支妍。」此句甚得我心!



梁楷潑墨仙人圖


梁楷是南宋寧宗朝的畫院待詔,皇帝也喜歡他的作品,賞賜梁楷「金帶」,但是個性不喜拘束的梁楷,把金帶掛在畫院樹上,飄然而去。


古代畫院的職業畫師必須配合宮廷的要求,無法在作品中大膽發揮,對於「梁瘋子」的自由表現慾而言,當是十分痛苦的事。


梁楷這幅「潑墨仙人」,筆觸粗獷、豪邁,匆匆勾就一個淋漓酣暢,寬袍大袖,袒胸露腹,雜以諧謔的仙人,開創中國繪畫史上「寫意」、「潑墨」筆法。這種自由瀟灑的創作,應該就是我所說的「寧拙勿巧」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村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