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膠彩畫淺論(下) 王志雄


 


日本膠彩畫家-加藤東一


唐、宋之期,青綠山水東傳日本。在東瀛,人們除了保存傳統技法之外,顏料的研究方面更上層樓,發展成他們的國畫,我們時常聽到的「日本畫」就是目前所稱的膠彩畫」。


日據時代,日本在台灣實行新式教育,也是台灣近代美術發展的高峰。第一屆台展時,原先看好的傳統水墨,參加東洋畫部的比賽竟然全部落選,只有「以膠敷彩」的陳進、林玉山與郭雪湖三位台籍青年入選,當年三人皆年僅二十左右,引起社會相當大的震撼,那時台灣文化界稱之為「三少年事件」,從此中國傳統水墨畫一蹶不振,反而是日本畫(東洋畫)成為主流,給予台灣膠彩畫成長的空間。


 




陳進大師膠彩畫



光復後的台灣膠彩畫發展從「東洋畫」的稱呼中掙扎不開,因為顏料取得不易,又必須與國畫在省展美術分類上一較長短,發展一波三折。在十幾年名稱、派系之爭中,被歸類為「國畫第二部」,「膠彩畫」在發展上受到了很大的影響。直到林之助教授登高一呼,省展從第三十七屆開始將「膠彩畫」從「國畫第二部」獨立為「膠彩畫」部。民國七十年,「台灣省膠彩畫協會」正式成立,每年舉辦一次會員聯展。民國七十四年東海大學聘請林之助教授開設「膠彩畫課程」,「膠彩畫」在學院美術教育中逐漸生根,慢慢發展開來。如今,中部美展、台陽美展,早將「膠彩畫」從「國畫部」中獨立出來,可是全國美展,仍然將「膠彩畫」歸類在「國畫部」裡,不知何時才能翻身?否則走西畫風格的作品,放在國畫裡,評審能接受嗎?幾年前,「印象台北」畫展在北美館舉辦時,可不是將膠彩畫列於西畫部門中,與油畫、水彩等展出。


日本鳳凰顏料在台灣也有了代理商,其他用具的購買亦不困難,台灣省膠彩畫協會也提撥基金自日本代購顏料、用具,一來方便學習者,二來普及膠彩畫教育。


「膠彩畫」因為技法的差異而呈現不同的風貌,膠彩可描寫細膩的工筆,如宋代院畫,古典高雅,「黃家富貴,徐熙野逸」兼而有之。這一系列風格在早期有很多作品,林之助教授的畫風便屬此類,至今仍是大家學習的目標,歷久不衰。



林之助教授膠彩畫


有一些台灣前輩畫家,用水干顏料與少許礦物質顏料,畫在改良的畫布上,(木板繃上油畫布,再裱上畫紙,多為棉、麻紙類),規格號數與油畫相同。畫家們以台灣鄉土為題材,畫出故鄉人、故鄉事。謝峰生老師等便是此中佼佼者。





謝峰生老師膠彩畫


膠彩畫加上金、銀箔等,可以製造金碧輝煌的盛世富貴;亦可製造如同油畫般的重彩技法,厚實的色塊,粗糙的肌理,感覺就像油畫一般。更可創造出其他諸如版畫、多媒材等不同效果;加上礦物質顏料的特性,碎如粉末,粗如沙岩,色彩層層堆疊之下,如同編織的色彩細網,網網顏色交織可見,與畫紙緊密結合在一起。


近年來,亞洲各國受到西方文明的影響,美術理論的變革促使膠彩畫革新方興未艾,加上西方觀念與技法的融合,新岩素材的研發引用,膠彩畫面貌多樣,又與傳統的水墨,差異甚大,不可同日而語。我個人的創作,比較接近此種西畫效果,而又不失東方精神。




王志雄膠彩畫



如今,學習者眾,留日歸來、私塾的傳承、學院的培養,文化中心的推廣;這些膠彩畫創作者都很優秀,「膠彩畫」的發展已逐漸受到肯定,新生代的學者或畫家,不再排斥它為「東洋畫」,甚至體認膠彩畫在台灣美術發展中的突出角色,更是現代藝術創作的尖兵。近年來「膠彩畫」蓬勃發展,料遠若近來看,未來「膠彩畫」將是台灣繪畫的主流之一。


2008/6



膠彩畫淺論(上)-王志雄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村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