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〈窮得只剩下書〉


家中的擺設沒甚麼可自豪,除了畫就是書。我的書房像一間小藏書樓,小孩求學期間都不用上圖書館,我也喜歡「讀書貧裡樂,搜句靜中忙」,閒時在我的寶山中窮開心,人在其中,常常廢寢忘食,待久了,多少也沾點書卷味吧!因此將我的書齋取名為「閑堂」。


自古以來,愛書者都將讀書視為一輩子的事,而且有一癖氣,視書如命,「虧不吃,書不借」,書房若非至交,還是閒雜免進。人的習性,看到書堆滿壁時,總想借幾本回家;不好拒絕之下,割愛借出了幾次,不是久無訊息,就是三催四請下收回了破頁捲角的舊書。



因為從小喜歡讀書,對於書的感情,彌久不渝。在日常用度上,可以縮衣節食、省吃儉用,一旦見到喜歡的圖書,出手豪闊,縱擲千金而不皺眉。正如詩人許渾所說:「宅從栽竹貴,家為買書貧。」


現代人常說:「沒知識也要看電視。」世界上真有光看電視而成為學者的嗎?讀書而不買書,手頭的研究資料有限,作起文章學問總會逼手逼腳,侷促難展。我的讀書只是一種習慣,不求甚解,更不是想當學者。朋友常問我,買的書都讀了嗎?我曾開玩笑說:「孤芳自賞至少也取悅了自己。」其實每本書都曾讀過,但不一定讀完,有的精讀,有的略讀,更有的一讀再讀。


博覽﹑慎思﹑明辨是讀書的方法,知曉古今是書房中的樂趣,守著孤獨在書中馳騁,跟著書中情節而悲喜交集,甚至工具書也看得津津有味。書房中有一大部分的畫冊,有時畫冊中的一頁就是一個世界,可以「讀」上半天甚至幾月、幾年。


這些書購自我足跡所及之處,隨著年齡各有不同的購書方向與回憶;讀書的地方、打工的城市、當兵的前線、旅遊的國家……,連看不懂的外國文字,也基於插圖漂亮而收藏。像是尼泊爾、印度的宗教畫像,西藏的唐卡、日本的畫冊……


讀書也是一樣,因歲月的歷練感觸而所不相同,孔子將之分成「不惑、知天命、耳順、從心所欲、不踰矩」等。張潮的《幽夢影》一書中將履閱之淺深,讀書之境界分成:「少年讀書,如隙中窺月;中年讀書,如庭中望月;老年讀書,如臺上玩月。」用「隙中窺月、庭中望月、臺上玩月」,來比喻讀書的格局與見識,真是所見不同一般。



前幾年與膠彩畫前輩廖大昇老師伉儷前往東瀛參觀日展,書從大阪買到東京,多到帶不動,還麻煩廖老師夫婦幫忙。也曾經在湖南長沙買了一大堆書,拖到香港時,行李箱的提帶、拉鍊、輪子都壞了。可是這些書一上架,只是書櫃一角而已。


每一次搬家,都會放棄一些「動產」,以精簡行囊,惟獨割捨不下的是從小到大留下來的書籍。因為愛書,幾番「天人交戰」,還是照單全收。


這次移動書房,請工人估價時算好時間,約好早上八點開始,估計到下午兩、三點就可以完成,接著他們還約好一戶人家要服務。一開工,來了兩部中型貨車,四、五個壯漢,除了書籍,連書櫃、桌椅、文具及一套音響,從二樓下再到 五公里 外的四樓,全部徒手搬運,直到深夜才完工。這一趟遷移,嚇壞了搬家工人,也累壞了他們,直嚷著虧本。


至今,孩子們只要看到我買書就頭疼。『老爸!拜託!家裡已經沒有地方擺放你那些書了!』以前只要過一段時間,就會將書櫃重新整理一次,家人都搬怕了。所以除了增櫃,已不再大肆搬遷,因為我也搬不動了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村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