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回首聖誕夜的兩三事


我不是基督徒,亦不是天主教友,但是平安夜在我的成長歷程中卻累積著不少歡樂。這些往日的步履使人流連。比起信仰,快樂的時光更容易鐫刻在心中。


父親年輕時常在基督教會中行走,因為喜歡美術,教堂中的佈置圖畫多出自父親之手,禮堂中的大幅基督受難畫像更是他的傑作。不僅結交了許多朋友,還有耶誕夜時傳自門外的天籟歌聲。年幼的我,窩在冬夜的暖被中,感受著天使的祝福,詩歌的讚美。


稍長,妹妹參加的舞蹈班常在天主教堂發表成果,陪著妹妹進出,修女不但請我們一群小朋友吃進口餅乾與牛奶,更送了一些「圖畫」書,還詳細介紹了書本中好多故事。我們與修女熱烈的討論著,並將故事的情節由童稚的語言表現在聖誕夜的舞台上。這是我第一次感受成為一名參與者的光榮。


少年時,隨著鄰居參與基督教聖教營,那裡有著不少喜歡音樂的朋友,在熱烈的邀請下,加入了合唱行列。那段日子,生活散發著不一樣的樂趣,終能在平安夜裡,與眾人拉開嗓子,悠雅而瀟灑的傳達佳音,漾開的聖歌,盪在柔諧的夜裡,雖然風寒沁骨,卻是比任何人帶勁而馳騁著活力,這應該是幼年聖夜讚美的回饋吧!


青年之期,總會有同學參加聖誕舞會,這在我們求學之期是嚴格禁止的。因為戒嚴時,私人集會必須透過申請,除了違規者會被警察取締之外,學校亦會記過處分;尤其女生家長最不能諒解,認為舞會傷風敗俗,有損社會風氣。這是我們那一年代的緊箍咒,就像髮禁一樣,鎖得年輕人沒有了自我。


不符人性的法條總是無法羈絆年輕人的挑戰精神,我也好奇的參加了一次家庭聖誕舞會。想來是音樂喧嘩,人聲吵雜影響了四鄰,讓人給報到派出所,還好我們跑得快,否則豈不讓學校記過了事。


在媽祖廟旁長大的我,縱然時常接觸廟會,依然不是虔誠佛、道信徒。可是媽祖出巡時也會湊熱鬧隨著信眾搖旗吶喊。相同的道理,在全球聖誕氣氛的感染下,多元的台灣社會早已將此宗教節日納為文化的一環,就像中秋節一樣的帶著傳說深入民間。尤其是年輕人,總會在此夜盡情狂歡,喜悅的氣息,並不在宗教節日,而是約定俗成:一個可以歡暢嘻鬧的日子。


相聚時的高興,分散時的清冷,唯存著永遠的不捨在記憶中。




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New Year


聖誕快樂,並賀新禧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村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