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春景(膠彩畫10F

 

四野穿啼鳥,花田早露香。幽人何所往?處處盡春光。(作者五絕)

以水耕為主要作物的田野,隨著時序不斷轉換的四時風致,在鄉野村人眼中,認為極尋常的光景,在我而言卻是千變萬化。

我常在不同的節令,不一樣的天氣,深入鄉園體會大地的變化。一次次的深入,感受卻不一樣。不僅日光美,與時俱變的雲影也美;斜風細雨是美,輕霧迷濛也是美;播秧時的青青稻苗很美,灌溉時的水天一色更美;稻浪千畝固美,金波萬頃的油麻菜花更是美。憂傷可以成賦;希望成就比興,一朵搖動在竹籬外的小黃花,又何嘗不可以攝成一張照片,繪作一幅畫,題就一首詩。

敍述身邊的人事,需要經由細微的觀察;描寫週遭的自然,更需要透過好奇的心眼。只因為好一陣子才入山鄉一次,別人習以為常的物事,對我而言,卻無不深覺靈動新鮮。

農人耕稼,關心的是成熟與收穫,而我面對那些辛勤工作的村人,卻是欽佩他們以花卉蔬菜妝點時序的辛勞,乃至於改變大地景觀的「神力」。

有了田公們辛勞給大地縫製的新衣,才有我這一幅旺盛生命的田園。圖中並不刻意表達農作物,只力求一種均衡的色彩與空間,透過寒暖明度,模擬大地的形式,以達到和諧與安靜的圖面氛圍。

本圖結合「北宗」青綠山水層層敷彩的豐富豔麗,和「南宗」文人畫「描寫胸中逸氣」的思想;再用西方的透視與光影手法來創作。師法自然,融會於胸後的抒發,是一種隱逸山野的情感。這種情感是很多人所羨慕的,有人說是一種氣節,也有人說是一種逃避。




註:

 

中國美術的山水畫,明朝董其昌將其分為南北二宗,南宗以王維為宗師,稱為「潑墨山水」,王維如是,蘇軾、李唐、馬遠、夏圭、倪瓚………等等。北宗尊李思訓為始祖,稱為「金碧山水」。循守著重彩傳統,亦稱「青綠山水」,因為創作耗時、顏料高貴,金銀寶石皆可成為顏料入畫,李思訓、李昭道父子後,輾轉在貴族與宮廷之間,墓室與洞窟壁畫。後來傳到日本,成了日本的國畫,在中國反而式微。一直到林之助教授的大力推廣下,給了一個新的名稱:「膠彩畫」,正是取自「以膠敷彩」之意。如今大陸也開始流行,稱為「岩彩畫」。


(個人不成熟的見解,若有錯誤請不吝指正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村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