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〈愛書人〉


我喜歡買書,隔一陣子也會捐贈一些出去,藏書不能算多,但是最怕人借。小說、雜誌、生活性書籍還可交流,專業性典籍總有一種割愛的不捨。


古人曾說:「聚書藏書,良非易事。善觀書者,澄神端慮。靜几焚香,勿卷腦,勿折角。勿以爪侵字,勿以唾揭幅。勿以作枕,勿以夾刺1。」規矩雖多,總歸一句,愛惜書籍,小心謹慎的享受字裡行間的微妙。


人生在世難免會有許多無法避免的牽連。朋友蒞臨賞畫,驚見一室的藏書,急著跟我辦借書證,還說圖書館一次可借四、五本。水電同鄉來書房裝設日光燈,回家後跟家人交待,以後小孩不用買書,跟王某借就好了!這些難以推卻的事,礙於情面不斷發生,直到有借無還時,難題仍難壓抑在心底,無法解決。


故舊喝酒聊天,借去了柏楊版《資治通鑑》其中三本,匆匆已經數寒暑,至今依然眷戀未還。梁實秋《雅舍小品》〈書〉一文中有段話,簡直寫進了我心中的痛處,他說:「書也應該深藏若虛,不可慢藏誨盜。最可腦的是全書一套,借去一本,久假不歸,全書成了殘本2。」很多人一借就石沈大海,若提起還書,朋友間會急遽的處於莫名的尷尬,無端惹出一些煩惱。


至於學生,如同朋友一般的接待,顏料、畫冊可以相送,噓寒問暖都是實心真意的。但是欲借我劃好重點與眉批的書回家一讀,可就讓我難為。因為是晚輩,可以委婉的請其理解的說:「這些劃得七零八落的書,對我而言是很珍貴的,去買一本過來我這兒添加註解吧!」如此雖然麻煩,倒有多位學子因此受惠。


現今圖書館非常方便,從那兒可以體會「不求人」的快樂,但有一項對自己的尊重是:必須按時還書。我也時常利用圖書館,但是借來的總不過癮,不能在書上塗鴉旁注,因此看到喜歡的書本時,都會想要真正擁有,不是立刻買來「自由發揮」一番,就是重點作成卡片或筆記,收攏成自己的資料庫。老婆常說我「寧省一頓飯,不肯少買一本書。」因為對書的偏愛,任自己陷入此物慾中而自我折磨。


古人想看一本書可沒那麼方便,當時印刷術不發達,書價昂貴,求學者並不普遍,所以家有藏書者,是件值得驕傲的事。故而商借一本書不容易,借來之後必須趕緊傳抄。所以借書是很大的情面,要帶一瓶好酒,作為見面禮,還書的時候,更需要好酒一瓶以示感激。所以有「借書一瓻(ㄔ),還書一瓻」的說法。然而人情薄惡,借書者不是有借難還,就是不肯歸還,勉強歸來縱使不是卷損頁殘,也已是書容悽慘,於是「借書一瓻」被改成為「借書一癡」。還有些借書不還者認為佔有是當然的,「偷書」還稱為「雅賊」,歸還的豈不是傻瓜嗎?所以又有「還書一癡」的說法。有鑑於此,愛書者在此問題上,氣量自然漸而狹小。


藏書越是豐富,越怕沒有時間觀賞。買書是一種嗜好與求知的貪婪,然而要全部吸收可不簡單,有的書翻翻就好,有的書快讀就能了然,有的書只看看圖片,這些書出借比較捨得;不捨的是需要慢慢體會精讀的書,甚而一讀再讀的書,每翻一次都有不同領受的書,相信愛書之人都有此經驗。


從前有位書生,家中典藏汗牛充棟,多年苦讀終獲殿試 一甲 ,欽點了狀元。這金榜題名可是人生一大得意事,他難掩鳳墀得志的雀躍,題了一副對聯曰:


藏書數萬卷,讀書數千卷,著書數百卷;


鄉試第三人,郡試第二人,殿試第一人3


像這位飽學的「狀元」,家中數萬卷藏書也只讀了數千卷,因為書是看不完的。然而書再多就像婦女出門時總少件衣服一樣,「書到用時方恨少」,這應該是藏書人嗜書如命的原因吧!


人們在忙碌的工作之餘會有一些潤澤生活的調劑,看書提供了最美、最有想像的篇章。細雨敲窗、鳥語相伴、夕陽斜照、夜深人靜……坐擁書城之中作學問、寫文章、聽音樂、上電腦、沈思、發呆,都會有一種顧盼自豪而暗自竊喜的欣悅,所謂嫏嬛福地,豈不在此。


梁實秋在〈書〉這一篇文章中也引用明人謝肇淛編的《五雜組》記載:「一位虞參政藏書數萬巷,佇之一樓,在池中央,小木為彴,夜則去之。榜其門曰:『樓不延客,書不借人4。』」此人水池中央建造藏書樓,用一小橋來往,到了夜晚就撤去橋板。這個點子還真不錯,既可防盜竊又能擋不速之客;以消防觀念看也能防火,至於門上:「樓不延客,書不借人」這句話當真訴盡「書癡」之心聲。


趁著過年寫幾付春聯應景的機會,學虞參政詞義,自擬一副對聯曰:「窄室難迎客,藏書不借人」貼在書房門口,以示珍重。

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
1 高陽(2005)。《紅樓一家言》。臺北市:聯經出版。頁92


2 梁實秋(1990)。《雅舍小品:第二集》(新版)。臺北市:正中書局。頁134


3 讀書與藏書 - 翼報 (2005.6) 取自http://www.ebaomonthly.com/ebao/readebao.php?eID=e01105


4 同註2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村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