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
大家來讀台灣古典詩


〈二十日彰化城陷〉陳肇興


卦山何處擁旌旂,烽火連朝上翠微。


定寨城空誇犄角,望洋援已絕重圍。


優柔養寇機先失,倉卒陳兵計又非。


從此瀛壖無樂土,荊榛塞路亂蓬飛。


 


清朝統治臺灣有210年的時期,民變共有73次,約三年一次。其中有三大民變規模最大。一是康熙60年(1721),反清復明的朱一貴事件,二是乾隆51年(1756),規模最大的林爽文事件,三是歷時最久的戴潮春事件。自同治元年(1862)起事至同治4年(1865)平定叛亂,歷時四年多。


幾乎所有民變皆因吏治敗壞,施政不當所致。劉良璧〈沙轆行〉詩云:「勞役無休息,銖求不可當」。徐宗幹說:「各省吏治之壞至閩極,閩中吏治之壞,至台極矣。」沈葆楨也說:「始由官以吏胥為爪牙,吏胥以民為魚肉。」。藍鼎元指出:「吏胥權勢,甚於鄉紳,皂快煊赫,甚於風憲,由來久矣。」


 


本詩為七言律詩,收入《全臺詩》第玖冊。陳肇興1831-1866,字伯康,號陶村。臺灣府彰化縣治(今彰化市)人。咸豐3年(1853)入庠邑,補廩膳生。咸豐8年(1858)舉人。同治元年(1862)戴潮春起事,420日彰化城不敵陷落。


首聯「卦山何處擁旌旂(旗),烽火連朝上翠微。」第一句描寫彰化八卦山那邊到處都是叛軍的旗幟。「旌旂」借指戴潮春軍隊。第二句寫戰火日以繼夜,一片青山都已被波及。


戴潮春字萬生,彰化縣四張犁(今台中北屯)人。事件遠因,乃戴潮春不滿北路協署副將夏汝賢勒索。近因則戴潮春維持地方安寧,糾集「八卦會」黨徒,勢力發展過快,成員良莠不齊,時有搶奪掠殺的消息傳出。186243日,臺灣兵備道孔昭慈(孔子71代孫),捕殺彰化八卦會總理洪氏,淡水廳同知秋曰覲被臨陣倒戈的林日成擊殺。八卦會會首的戴潮春騎虎難下,於416日率黨人圍攻彰化縣城,並從八卦山以大砲轟城。


頷聯「定寨城空誇犄角,望洋援已絕重圍。」「定寨望洋」是八卦山八景之一,詩人將「定寨望洋」拆開當為對偶。定寨是八卦山原名,因地勢險要,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,故名定寨,又名定軍山。彰化縣城形狀似斗,加上八卦山扼守東面,可以牽制敵人、左右相呼,互為犄ㄐㄧ角,形成天然屏障。可惜官軍部署錯誤,不僅沒有重兵,彰化城內僅有老弱殘兵三百多名。施九挺前往鹿港徵召鄉勇失利,西面向海遠眺,從鹿港來的突圍已經沒有了指望。


頸聯「優柔養寇機先失,倉卒陳兵計又非。」詩人批判當局優柔寡斷,致使賊寇戴潮春得以坐大,先機已失,後又倉促陳兵,缺乏用兵良策,失策在後。


戴潮春於鼓樂之中騎馬入城。臺灣兵備道孔昭慈彈壓失利,服藥自殺;北路協副將夏汝賢等大小官員則紛紛陣亡。


尾聯「從此瀛壖無樂土,荊榛塞路亂蓬飛。」瀛壖ㄖㄨㄢˊ:瀛為海,壖為岸,仙人之所,後泛指臺灣。彰化縣城淪陷後,臺灣已無樂土。荊榛ㄓㄣ是帶刺的叢生灌木。兵災之後,放眼望去,都是荊榛,到處蓬飛的荒涼景象。後句比喻處境困難,障礙重重。


 


戴潮春佔據八卦山,攻擊彰化縣城時,陳肇興已受命前往南北投(今南投、草屯),進行聯莊抵抗。420日聞得城陷,作者悲憤寫下此詩,批判守土官員無能。


陳肇興是站在清朝廷的立場,月謀刺戴氏不成,反而身臨險境,只得冒險避入集集山中。日則練兵,夜則賦詩,記錄戴潮春抗清見聞,追悼犧牲戰士,題為《咄咄吟》;後人譽為「戴案詩史」,乃清代臺灣史的重要文獻。


詳閱有關史料,仔細品讀陳肇興詩作後,筆者擬得七言律詩一首,作為讀詩心得。


 



〈讀彰化城陷有感〉王志雄


吏胥貪墨索需頻,縱使蜉蝣亦惜身。


強取若無協副將,窮攻豈有戴潮春。


可憐殉職臺灣道,幸得傳名忠義臣。


綠水青山多少事,如今何處憶征塵。


 






八卦山大佛  民國60年代舊照片



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村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