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大家來讀台灣古典詩


〈詠水沙連社三首之二〉黃叔璥


土乘水上作浮田,竹木交加草蔓延。


最是此閒勤稼穡,能同輸賦足豐年。


〈詠水沙連社之二〉描述的是雍正初年,水沙連地區的「浮嶼」、農事、納稅。


邵族人在水沙連地區,發展出狩獵、農耕、漁撈等生活方式。靠山則農耕設陷,靠水則魚撈捕蝦。除此之外,有一項很特殊的方法就是利用「浮田」引誘魚蝦螃蟹。詩中的「浮田」就是今日所說的「浮嶼」。


「浮嶼」有一個很環保的神話。日月潭水底居住著上半身像人,下半身像魚的長髮魚精,稱之為「達克拉哈」(Takrahaz)。邵族人因為濫捕湖中魚、蝦、螃蟹,惹惱了「達克拉哈」,這些魚精破壞了邵族所有的捕魚陷阱。於是邵族勇士們躍入潭中與達克拉哈激戰,數日後雙方達成協議──邵族人向達克拉哈學習「浮嶼」製作,達克拉哈從此不再騷擾邵族人的漁撈,事件和平收場。


這當然是傳說,不過也看出了劭族先民的智慧。「浮嶼」的本體是一大叢水草,本是漂浮水面的植物,而非泥土形成的島嶼。水面上的植物成長後,糾結成團,成為小島一般,甚至滋生草木。「浮嶼」底下自然聚居浮游生物,進而引來魚、蝦、螃蟹等在此繁衍。


邵族人藉著魚群在水草根部產卵的習性,放置魚筌在浮嶼根部,如此則能輕易撈得漁獲;亦可在浮嶼上頭種稙農作物。隨著文明的腳步,天然浮嶼慢慢消失,後來改用竹筏載土,上頭種植水生植物,飄浮於潭上。這就是詩中所云:「土乘水上作浮田,竹木交加草蔓延。


如今「浮田」滿佈湖邊,是日月潭觀光一景。有些浮嶼開滿了白色的野薑花,不知者還以為是一畝畝草坡或一片片花園呢。


根據《諸羅縣志》記載,康熙32年(1693),水沙連諸社就已經歸化,並且繳納「陸餉」。故而詩人寫道:「最是此閒勤稼穡,能同輸賦足豐年。」稼穡:ㄐ|ㄚˋ ㄙㄜˋ是農事的總稱。「輸賦」則為納稅。「最是此閒勤稼穡」的「此閒」是否「此間」誤植,若照此閒」字面看,詩人很欣賞水沙連社勤於農事間又能享受悠閒。若當「此間」看,則巡臺第一任御史認為「劭族就是這麼辛勤農事」,少了「」字則少了一層悠哉清閒的灑脫,多了一種肯定。


當然,這位御史很滿意豐收之外更能守法納稅。因為物阜則民豐,民豐則國盛。在官言官,一則免了「縣官急索租,租稅從何出」(杜甫)的窘狀,二則顯出仁民愛物的襟懷。


黃叔璥以三種不同的情景來烘托雍正初年「水沙連社」的人事景物,從環境居家,浮嶼農稅,族人出入,到對水沙連社人間仙境般的稱羨。限於篇幅,第三首將放在下一篇討論。


筆者綜觀此三首〈詠水沙連社〉後,特以其詩中意境,吟得七言律詩一首,置於此篇文章之後,亦是筆者在明潭勝境的一點感悟。


〈詠日月潭〉王志雄


港埠晨曦泛紫煙,明潭萬頃水沙連。


飛舟遠赴初陽外,浮嶼斜停芳草邊。


坐賞朝雲臨筆墨,留看早霧扮神仙。


九迴龍口知何處?寄寓凡塵一福田。


 



黃叔璥〈詠水沙連社三首〉之一    黃叔璥〈詠水沙連社三首〉之三


 






以上三張照片為日月潭浮嶼  攝於2011/8


延伸閱讀「愛詩網」:http://ipoem.nmtl.gov.tw/files/13-1000-453-1.php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村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